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肝纤项目临床应用

面气灵 2019-10-11 12:00 AM 1139人围观 医学


01

概述

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,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沉积,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改变,并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。其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,肝纤维化的持续存在,伴随正常肝实质细胞的坏死和凋亡,而ECM不断累积,肝实质逐步被ECM形成的瘢痕组织取代,最终形成肝硬化,甚至引起门静脉高压或肝癌,导致肝功能衰竭。

慢性肝病包括肝炎病毒、乙醇、药物与毒物、寄生虫、代谢和遗传、胆汁淤积、免疫异常等病因所致病程超过半年的各种肝病。因长期病因刺激、异常代谢及免疫炎症反应,可导致肝实质细胞损伤,启动肝纤维化发生。故肝纤维化可见于大多数 慢性肝脏疾病,进一步发展,可形成肝硬化,严重影响患者健 康与生命。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,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% ~ 10% 。因此积极治疗肝纤维化,使之逆转或延缓发展,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改善疾病预后,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研究表明,西医学的病因治疗有助于抑制甚至 逆转肝纤维化,例如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,可以有效抑制 病毒复制,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。但是,针对病因治疗抗肝纤维化疗效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并不能完全抑制炎症,而肝纤维化的机制一旦启动往往呈主动进展,因此针对纤维组 织增生与降解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,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。对于缺乏针对病因治疗的慢性肝病,抗肝纤维化治疗则更为重要。肝硬化是肝纤维化发展的结局,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其基础治疗手段之一。

由于肝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,是肝损伤后机体整体参与的修复反应,针对单一靶标研发的药物在临床很难奏效,因此目前尚无疗效明确的化学药物或生物学药物可供临床应用。中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、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 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,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。近数十年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已经表明,中医药治疗肝病具 有疗效,尤其在肝纤维化防治领域显示出疗效优势。一项回顾性分析表明,服用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的肝硬化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1.6周,对照组为112.1周,2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01)。虽然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揭示,但不妨碍临床应用。我国已批准的多个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,在临床广泛应用20多年,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,尚未有不良反应的报道。

为了充分认识肝纤维化防治的重要性,为从事肝脏疾病防治的中医、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,本学会组织国内专家,经多次讨论修改,于2006年发布了《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》。近10年来,国内外有关各种慢性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,加深了对肝纤维化及其逆转过程的认识,丰富了诊疗手段。因此需对该指南加以更新修订。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、合理决策,不是强制性标准,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。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,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,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,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,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。由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迅速,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。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根据GRADE分级修订,分为A、B、C 3个级别,推荐强度分为1和2两个级别(表1)。

参考文献: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(2019年版)

1


DOCTORS

02

肝纤项目临床应用

来源: 宁波辉宏咨询
我有话说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