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走出象牙塔:检验医学适不适合做科普?

面气灵 2019-7-4 03:00 PM 1456人围观 杂谈


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从纷繁混杂的信息中获得真正科学、权威的信息,对于大众来讲无异于大海捞针。尤其对于医学、法律这类专业壁垒极强,又与大众自身密切相关的学科,常常成为竞价排行的热门目标,大众更易被误导。


因此,专业人士通过权威渠道进行科普,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。


检验医学适不适合做科普?


临床医生面对的对象是患者和大众,科普的对象就理所当然是普罗大众;而实验室医学面对的对象是临床医生,正如我们的公众号“检验医师”,其实也是通过“临床咨询”、“病例讨论”等形式在向临床医生做实验室医学的“科普”;大众需不需要我们的科普?


走出象牙塔的医检人,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?

上期《未来已来:当AI遇上血常规》引发很多同道的讨论:当AI来临,我们会不会集体失业?


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:你和AI相比,有什么不同?


只要技术过硬,就可以KO掉AI?


前段时间有一个形态学的人机大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。我们的“技术”其实就是基于深度学习结合天赋和经验获得的个人积累,而这些绝大多数是可以被AI在短时间内迅速习得并整合的。只要数据库足够大,规则设置足够完善。


5G来临,在AI获得了体量接近无限大的云数据,获得了整合、分析甚至强大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时,是不是整个诊断过程都可以被替代?


未来已来,我们还剩什么?



我们还剩温度。


我们可以在沟通中了解病人和医生的思维、困惑、担忧,可以用更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引导、帮助。


治愈、帮助、安慰。


这就是人文。


现在不管是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,还是如火如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,人文教育越来越被重视,成为医疗技能和临床思维之外重点考核的项目之一。因为这个就是我们无法被替代、是人——不仅仅是生命体,生存必备的要素。

检验做科普是一件很新的事情。


大众有没有需要?


好容易挂到号扎了手指,医生没有太多时间一项项帮你解释验单上那些膈应人的箭头,心焦;体检回来,一沓厚厚的报告,这些箭头都是什么意思?能帮我看看吗?


有。那我们就值得尝试。


学科不断发展,AI野蛮生长,在越来越多的诊断项目和数据前面,大众总会存在一些误区、疑惑、或者恐慌。所谓“科普”,其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、是什么、如何做。检验结果应由临床医生解读,而非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大众。我们在科普了为什么是什么,缓解大众对切身“未知”的恐惧;再告诉大家向哪个专业的医生求助,而不是自己进行诊断治疗,这个检验科普非常重要、也是原则性的一环。


实验室医学的科普能做什么?


做科普,一开始想内容的时候也很纠结,觉得跟临床相比,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内容可跟大众讲的。要么太深,大众听不懂;要么太浅,所有人都可以讲。本来想讲一个特殊ABO血型,很有话题性也有公益性;请教了一位科普达人,他问“你觉得科普的意义是什么?”想了很久,决定换一个大家更关心、但“太简单,没什么好讲”的内容。


答疑解惑,正确指引,这个是科普的核心。


血常规、尿常规、大便潜血、肿瘤标志物的合理应用、传染病血清学检查的意义......也许能讲的还有很多。如何把握深度和广度,需要更多的摸索。


初次尝试,加油加油!



来源: 检验医师
我有话说......